经济改革的下半场,酒店业的流量红利即将消失?
星硕袁学娅专栏 · 袁学娅专栏
经济改革的下半场对于酒店行业而言,流量红利将消失,未来的前景是专业、特色、小众住宿产品将会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这个话题想从观察到的几个现象说起。
收益管理是最近五年行业最为关注重视、培训机构大力推广、被培训者学习积极性最高的管理方法 ,很多管理集团都增设专门负责收益管理的部门, 很多酒店也都增设收益管理的岗位。去年疫情开始,有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首先砍掉的居然是专管收益管理的部门?为什么?
自从行业的OTA平台能给酒店带来客源流量这一事实被越来越多的酒店认知以后, 为没有互联网营运人才和经验的小酒店提供培训和带运营的结构应运而生, 一般经过一年的培训和代运营,流量增加了, 出租率提升了, 但平均房价基本都是下降, 为什么?
经济型、中端的连锁集团, 以平台营运及会员制带流量见长,但加盟商感觉每年的盈利水平在不断下降, 为什么?
上面提及的几种现象都是和行业商业模式、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息息相关。
传统酒店业在缺少大平台互联网信息共享的阶段,对于市场的把控、产品价格的定位都处于主动的卖方地位,竞争对手之间对于各自的出价及经营结果,也都是后知后觉的,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结果制定对策,进行战略调整。当行业刚出现OTA大平台初期,这一第三方互联网的引客能力,立刻受到各家酒店的青睐,尤其是中国特色的后收费模式,让酒店感觉就像免费获客一样的感觉,流量红利凸显,平台和酒店处于双赢的阶段。但随着互联网OTA第三方平台的不断发展强大,再加上最近5年酒店数量的大量增加,平台和酒店的把控关系发生了变化,平台上各家酒店的房型和价格已经处于信息公开,原来酒店把控的价格策略逐渐失效,平台为了更多获利,将酒店根据付佣比率进行分类和排序,接着出现了平台对于酒店定价的把控,垄断性协议条款频频发生,平台的价位锁定,严重地影响了酒店其他细分市场的销售价格,酒店处于被动的地位。
面对没有经验缺少专业人员的小酒店而言,不上互联网平台的快车,等于自杀,第三方代运营服务机构应需而诞生。这类代运营只是平台操作的熟练工,但对于酒店的产品和服务基本爱莫能助。在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下,流量有所提高,但均价都是下降的,因为一般代运营方采用的都是薄利多销的策略来赢得流量连锁品牌和集团的优势是会员制和预订平台,这也是多数投资者决定加盟的理由。但从各家集团宣传的会员数超过亿的、接近亿的,其中不乏消费者成为多家集团的会员,为了吸引更多的会员,品牌方让加盟商以价格牺牲来增加会员便是其中一种方法。会员制的精髓应该是服务,但这里集团目前追求的是将人房比做到最低,服务都被有限了,故会员制成了打折的代名词。
在互联网平台将各家酒店价格、房型、产品都完全公开化的当下,酒店业的营销已经从买方市场、第三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 消费者有了选择的主动权,尤其是多数城市酒店客房数量供给过剩。
过去的10年,大小集团基本都受流量红利思维的影响,收购、并购、跑量、上市、融资再发展,加上人工红利的消失,降低人房比成为攀比的指标之一。人房比的下降严重影响这个行业服务的提供与质量。
万物世界其实有三个维度,第一是物质,第二是空间,第三是时间。酒店业属于提供产品与服务的第一维度;互联网的本质是二维产业, OTA平台的出现改变了空间途径,消费者和产品的信息公开了,和产品沟通的方法改变了;资本、金融夹在二维和三维之间,太多的企业过融资、上市,无非想缩短盈利和成功的时间。
目前仍然处于第一维度的酒店业,目前既受到二维互联网产业的打击,又受到二、三维夹层的资本诱惑,失去的则是我国经济改革下半场最为需要的服务与产品精耕细作。很多专业同行都感觉这个行业走向偏了,偏在哪?偏在二维和夹层三维过度挤压属于一维的酒店服务业,消费者需要的品质与服务一时难以再现。
经济改革的下半场对于酒店行业而言,流量红利将消失,未来的前景是专业、特色、小众住宿产品将会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本文开头提出的几个问题,按照经济规律来做解释,应该都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