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影院酒店发展前景分析
来源: 迈点网 侵删
门店拓展不如预期
电影酒店这个概念还没吹上风口就开始凉了。
2018年,有戏电影酒店创始人贾超提出“三年开出千家门店”的小目标,2021年11月,在有戏电影酒店微信小程序上仅有28条门店信息,北京、上海两城约占三分之一。
湖北有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3月挂牌成立,以打造“住宿+电影”跨界融合独特经营模式完成数轮融资,更在去年拿到沸点资本、多彩投的1.75亿元融资。
不同于其他高歌猛进的中端酒店品牌,有戏创始人贾超对于有戏电影酒店的门店数量一直较为避讳。
在有迹可查的2019年,贾超在媒体上曾提到有戏作为“酒店+电影”的点播影院式酒店,截止目前完成签约门店300余家,全国拥有3万+块屏幕;到2020年有戏电影酒店预计1000家门店屏幕块数会达到10万块屏幕。
2020年,贾超再一次提到有戏电影酒店直营门店将近30家,加盟店是有二百多家。 一名曾在有戏任职的员工童志欢表示,“那时候,贾总为了融资经常出去参加各种活动站台,那肯定不能说加盟门店只有30家...” 光阴数载,有戏的加盟门店却似乎还在原地踏步。 有知情人士向旅界透露,“就有戏目前这不到30家门店里还有七八家是直营,直营的日子也不好过,上海陆家嘴门店据说要卖掉但一直找不到人接盘。” 此外,贾超曾在公开演讲中宣称有戏电影酒店一线城市全部直营,二三线城市加盟,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旅界获悉,北京延庆妫水南街店加盟已经一年有余。 “行业不景气,哪分什么一二线城市,有人愿意加盟就不错了,”童志欢称,“有戏的模式有点新颖,但是也要给投资人画饼,我们说自己不是纯粹的酒店,未来点播院线的营收可以超越常规酒店的非房收入。” 旅界查阅有戏电影酒店宣传首页发现,有戏对外宣传投资回报率2.5年。
对此,有了解过有戏运营模式的加盟商直言,“对比过市场上的其他中端品牌,有戏的投入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尤其疫情下,就是锦江、首旅旗下的酒店品牌也不敢保证3年回本。” 有熟悉有戏加盟模式的人士告诉旅界,相比其他中端酒店品牌,有戏电影酒店的盈利模式和传统酒店加盟其实一样,“但多了每年每间房的500元银幕使用费用,如果加盟商客房数量多,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有戏电影酒店加盟商还必须通过有戏购买小帅等投影设备,”该人士称,“这笔费用在有戏的营收中占比并不高,但对加盟商又是笔额外的开支。”
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有人说,未来让酒店加盟行业不再叱咤风云的“对手”,一定来自赛道外。但换个赛道开门做酒店加盟,不一定能KO原本赛道的酒店品牌。
主题酒店因为全新的装修风格和服务体验可以一时吸引消费者,不过回到酒店这个话题,最关键的还是如何进行规模化复制。
疫情下,有戏电影酒店是在竞争更加白热化的酒店+影院赛道上奔跑。 有戏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按照有戏电影酒店的官方介绍:相比普通中端酒店,有戏每个房间都配备了133寸高清巨幕,5.1声道环绕立体声音响,3000多部高清正版片源。 贾超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大概百分之五六十的客人本来就是商务人群。 但从有戏电影酒店的OTA门店价格来看,其300-500元左右的客房售价相比全季、维也纳等中端酒店品牌并没有明显价格优势。
除此之外,相比传统中端酒店,电影类酒店在入住环境、观影产生的噪音上对注重休息的商务人士并不友好。 再从更注重私密观影效果的本地人群方面来看,有戏又面临私人影吧、迷你影吧、视听馆等独立电影放映服务机构的竞争。
一位携程上最新一条对有戏电影酒店(北京西直门展览馆路店)打出2.2分的消费者指出,“卫生差”、“网络有问题”,“电影库里片子并不多”等尖锐问题。
“看电影主要还是休闲娱乐的需求,”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赵思哲向旅界直言,“有戏相比普通电影院的门票要贵出两至三倍,观影效果却要大打折扣,同步院线的功能目前也只有1家酒店可以做到,另外本地观影客群并不一定需要住宿。” 事实上,在投影幕布日渐普及进百姓家庭的今天,电影投屏的魅力正在日趋减少。 从电影技术和互动层面来看,传统院线仍在不断迭代:一方面,实现了银幕类型上的多样化,如3D、IMAX、巨幕等,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电影技术上的多样化,如1.3K、2K、4K、杜比全景声、超感座椅以及120帧突破等。 不仅是电影酒店,随着剧本杀、密室逃脱兴起,私人影院类服务项目近些年声量日渐式微。 速度快、质量高的电影推新是顾客新鲜感的保证,否则很容易沦为一次性消费的产物。 另一个悖论是,如果有戏电影酒店把重点客群放在本地市场,说,酒店选址需要在客流量稳定密集的商业圈附近,这就意味着房租成本大大提升。 但私人影院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都市白领和高校学生,票价是影响这两类客群的主要因素,如何打造个性化服务并协调好成本与收入的关系,成为酒店经营的主要矛盾。
资本的考验
据媒体披露,在贾超看来,有两种模式是可以快速上市的: 一种是度假村模式,类似于目前长隆、华侨城欢乐谷的升级版。这里的一个典型是复星控股的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做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价全包休闲度假服务供应商。 另一种模式则是酒店在中高端方向上的改造,类似于「有戏」目前所做的酒店电影主题改造。这部分可能是会有一批上市公司出现的。尤其是目前,相比起美国,在这个模式下中国的上市公司还太少了,这部分可能能出现“上百家百亿企业”。 总把“上市”放在嘴边的有戏电影酒店一度曾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去年8月,贾超宣布有戏电影酒店完成1.75亿元新融资,投资方为沸点资本和多彩投平台,其中包含7500万股权融资和1亿元债权融资。
贾超表示,此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项目的拓展、已落地城市的精细化运营,以及进一步打磨产品。 融资是福,但对于有戏电影酒店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与股权融资不同,债权融资是是企业支付一定费用或利息借的款,借款方仅仅是融资企业的金主。 对于这笔债券融资有戏电影酒店的使用额度还剩多少,截止发稿,有戏电影酒店尚未正面回复旅界。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企查查显示,今年2月,一起湖北有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万波置业有限公司的合同纠纷中,贾超成为被执行人,其所持的50.5785%股份已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全部冻结,冻结股权数额达615.38万元人民币。
一个明显的感知是,发展了5个年头,有戏电影酒店走在生死抉择的路口。被抛弃还是转型生存?有戏电影酒店的未来还是个未知数。